4 月的广西贵港,空气中开始弥漫着湿热的潮气。在史丹利公寓楼项目工地上,一个身穿米色防晒衣、头戴红色安全帽,且帽身还套着遮阳草帽沿的身影正站立在基坑旁边,双手比划着向现场施工人员强调下一步作业的注意事项。
他,是淄博分球盟会(建设)项目经理张廷伟。
自 2022 年底,张廷伟带领项目部跟随淄博当地企业——齐峰新材料球盟会(建设)远赴广西,在贵港承接了 8 万平方米的广西齐峰年产 20 万吨特种纸建设项目,在顺利完成齐峰厂区项目施工任务后,现又开始了史丹利公寓楼这一新业主项目的施工。
当下,在整个建筑行业陷入“低价中标、高标管控”的不良循环时,这位从业多年的“老工程人”却以近乎执拗的精细管理和履约精神,在广西市场打造出了“干一个工程、交一方朋友、树一座丰碑”和“以口碑赢市场”的球盟会(建设)金字招牌。
初到广西:一张图纸背后的千钧之力 一群拓荒者们的使命担当
时间回到 2023 年初,在贵港齐峰项目的空旷场地上,这支刚刚挺进八桂大地的“远征军”,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张廷伟和项目部管理人员边摸索、边施工,他们持续克服着自然条件、资金、材料购置、劳务管理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等多方面的困难,经受着诸多预料之外的状况挑战。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不休的日夜后,工程建设才慢慢走上正轨。
克服自然环境的困难,因地施策保工期。
广西贵港属于喀斯特地形,地表碎石嶙峋,地下溶洞成片,基坑开挖工作量及难度较大 ;且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降雨频繁,严重影响工期进展。有着多年施工经验的张廷伟不敢有丝毫大意,在脑海里模拟着一个又一个可行性方案。
项目部在施工建筑物四周设置挡水墙,施工现场、地槽内设置集水坑,每个集水坑内有泥浆泵,下雨天把集水坑内的雨水用泵排到公路的雨水管内。由于地形较复杂,需要实行地基处理,进行浇筑混凝土现浇桩、钢管桩、水泥注浆,施工槽内也要搭设雨布帐篷。这一套有效的施工方案让工人们在下雨天得以继续施工,保障了项目工期。
克服劳务用工的困难,集中精力促生产。
刚到广西时,因炎热、潮湿、紫外线照射强烈以及多雨怠工等差异情况,同去的四川工人基本都走了。对此,项目部迅速采取措施,让背井离乡的管理人员走出工地,到南宁等建筑项目多的地方招工、找队伍,顺利获得多种办法选用当地工人。
在项目管理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与当地工人的沟通,以及当地工人流动性大、每日作业人员不固定的问题。为此,项目部管理人员有意多和本地人研讨,努力克服语言沟通障碍。当地劳务作业人员质量意识偏低,项目管理人员就拿着球盟会(建设)标准化手册给各类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当地工人工作时间多为 8 小时,为实现工期目标,项目部顺利获得采取协调与奖励的办法,将作业时间进行了适当延长,最终按时完成了各阶段的工期目标。
克服资金、材料的困难,多措并举保供应。
初到一个新市场,对材料的考察与调研难度较大,没有现成的优质供应商可供选择。同时,当地材料种类较少、采购难度大,部分材料需要跨省采购。例如,项目部从河北采购钢筋马镫,在桓台制作了 2 万多平方钢结构再运到广西。这样也导致材料进场时间延后,资金成本大大增加。为此,张廷伟项目部不得不多方考察、评估,最大力度从本地选择优质供应商,为工程建设给予质量保障。一开始,当地供应商对球盟会(建设)缺少分析,对张廷伟项目部信任度不足,多数需要现款交易,使得项目部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后来,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和彼此间交往的深入,张廷伟在各供应商心中的信任度越来越高,为项目的后续经营争取到了更多的洽谈空间。张廷伟用球盟会(建设)人的务实和真诚,一步一步促合作、树品牌,把客户、供应商都交成了朋友。
张廷伟经理在回望这段初入广西的历程时可谓感慨良多。面对从未遇到过的复杂环境和困难挑战,张廷伟说,“我们吃过亏、碰过壁、也犯过错,但唯独没有想过后退,因为这不是在淄博,这里是两千多公里外的广西,我们退无可退、必须迎难而上”。
他始终坚持客户至上,把自己的事情实行,让客户放心满意,这是他最坚定的信念。项目团队也始终保持着乐观谨慎、战则必胜的心态,一家人、一条心,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这一路的艰辛,正是项目团队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是球盟会(建设)“铁军”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最有力的证明。
精细管理 :一个善于在问题面前刨根问底的人 一位与毫米较劲的优秀项目带头人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出工动员大会上,集团董事长讲话指出,做企业是个很专业的活,要干一行、爱一行,要研究行业的上下游、各个环节的利润空间 ;专业的人要能创造别人创不出的效益、打造别人打不响的品牌,要有卖油翁的经验和本领。
“热爱”和“专业”在张廷伟经理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是一个善于在问题面前刨根问底的人,是一位与毫米较劲的优秀项目带头人。每一次混凝土浇注,预计使用量和实际使用量到底差多少、差在哪,只要发现有差异,他就一定要找出原因,总结经验或教训,把成本控在每一个细节上。张廷伟上学时,数学是能考满分的,对数学题的“偏执”延展到了他工作后的日常,养成了他善于琢磨、善于研究、精打细算的性格,干什么都要在这个领域里做到专业、做到极致。
当下形势,项目利润很难保证,对于项目经理来说,唯有转变思维、“大项目有大干法、小项目有小管法”,唯有“绣花功夫”、“精打细算”,唯有“敬业敬业再敬业、勤奋勤奋再勤奋、现场现场再现场”。
张廷伟项目部的办公区和宿舍租在了史丹利公寓楼项目西侧,紧挨着,站在办公区的侧门外能清楚的看到项目施工的全貌。而张廷伟的身影,要么在现场指挥着,要么就站在这个能把项目施工现场尽收眼底的地方。
“现场人员都是‘多面手’,一专多能,能自己干的活都自己干,必须要精打细算,只要一分包,利润马上就没了”,张廷伟说,作为项目负责人要率先在岗履职,从点点滴滴处着手,从每一个钉子、每一方混凝土、每一处管理中找效益。
现在省下的每分钱,都是未来的竞争力。因为张廷伟的“钻研劲”,才让零利润承接的项目顺利获得工艺改进、现金结算等一系列措施扭亏为盈。项目经理真正懂行,才能和甲方、分包商打得了交道、更好的配合,才能控制好成本和效益。
外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初到广西市场,张廷伟和项目团队面对陌生的环境需处处小心。当地的建筑球盟会(建设)多、项目少、竞争激烈。他们的心里更多的是茫然和忐忑,想干好,又怕干不好。
“在外地施工,当地政府的检查验收对我们要求格外严格,我们只有把工程的现场文明、安全和质量做得更好,才能赢得主管部门的认可。现在回头看,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球盟会(建设)标准不动摇,才取得了当地主管部门的肯定,并开始给予我们支持与帮助,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顺利”,张廷伟说。
齐峰厂区项目顺利交付,张廷伟项目团队再一次从甲方口中得到了品质与速度的高度评价,这份肯定也恰巧传到了正在为建设新项目考察队伍的史丹利广西球盟会(建设)考察组耳中。有了齐峰业主的口口称赞,史丹利球盟会(建设)主动找到张廷伟项目部,邀请其投标公寓楼项目,后续福建一项目也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在广西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张廷伟总结了三点,一是严控工程进度关,服务好建设单位 ;二是严管安全质量关,配合好政府监管 ;三是严把成本控制关,按时割算和结算,确保达到球盟会(建设)标准。“这也是我们项目部多年来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主要做法”,张廷伟说。
客户第一 :从“乙方思维”到“命运共同体” 在钢筋水泥间谱写共赢乐章
高速开展的时代已然过去,谁干工程都能挣大钱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以前的项目体量大、管理粗放,只算大账、不算小账,现在这种现象导致一部分项目部施工过程中缺乏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人工、材料、机械成本居高不下,陷入经营性困境,甚至债务缠身。集团要求,各级必须自上而下转变对经营管理的认识,实现从“单一管理”向“经营管理”转变,从“以包代管”向“实干 + 管理”转变。懂经营、会管理,意味着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及时从思想和行动上调整优化,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正向结果,拓宽企业和项目部“活下去”的空间。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形势急转直下,这对企业、对每一个项目部,无疑都是前所未有的考验。思路该怎样调整,经营又该怎样转型?具有怎样品质和能力的项目经理更适应当下开展?
“凡是没有给我们转介绍的客户,都是不满意的客户。”这就是经营的标准和答案。到广西之前,自2014 年起张廷伟就在淄博齐峰项目施工了包括三个车间、三个仓库在内的八、九个项目。2022 年底,齐峰董事长在酒桌上问,老张,愿不愿意去广西?张廷伟干脆地回应道,去。一问一答的简捷、爽快,是基于双方之间多年的信任,也展现出了张廷伟敢于开拓外地市场的果敢和决心。
“很多同行把甲方当对手,我们却要成为他们的‘外脑’”。在齐峰广西厂区项目建设之初,张廷伟看了图纸后,主动给甲方提出建议,把宿舍楼从二期提到一期建设,保障了齐峰人员的住宿问题,齐峰负责人听后很高兴,立马作出决定调整。张廷伟“替甲方去想”的态度,让甲方知道他的心在这里。张廷伟说,要把自己当成齐峰的一名员工,与甲方目标一致,不对立,尊重甲方的标准,按甲方的合理要求做,时时处处替甲方想在前面,才能得到甲方的信任。这样的态度,一点一滴积累起来,才实现了现在大家看到的结果。
齐峰厂区铺设混凝土路面时,张廷伟就开始研究,怎样的厚度和工艺能保障路面上大车的重量来回压而不裂纹。清楚了甲方的使用需求和标准后,张廷伟主动在会上提出来,要求混凝土中不能添加粉煤灰,后期养护也十分到位,保障了混凝土的硬度。现在厂区路面投入使用后,大货车来来回回,路面压得黑亮反光,但是没有裂纹,甲方又一次给张廷伟竖起了大拇指。
细节处见真章。这些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赢得的认可,取决于张廷伟干工作的“研究”和“对甲方负责的态度”。张廷伟说,在我们手里,不应该有越来越复杂的事,我们就应该把事情化繁为简,全力帮助甲方解决问题、优化方案,有“超前半步”的意识,这也是经营的一部分。
采访过程中,我们步行在齐峰厂区,遇到的每一位甲方管理人员都很热情的与张廷伟经理打招呼,相互寒暄几句、开几句玩笑,没有半点生疏、隔阂。走到未投入使用的东门处。因未使用,门口的小段路面还没与门外道路衔接起来,土路上长出了几株杂草。张廷伟看到,立即安排现场驻守的管理人员实行清理,不能因为几棵草影响到整个园区的工整干净,并强调再遇到这种情况,现场管理人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替甲方把这些工作想在前面、做到前面。
史丹利球盟会(建设)的管理、内控很严格,层层到位,钢筋都是一根一根的检,把重点全放到管理上。甲方的要求越高,张廷伟的品质意识和服务意识就越强。张廷伟说,这么多年来,并不是遇不到有缺点、有矛盾的甲方,而是合作过程中能信任、包容、相互负责,长久了才化解了一些矛盾、争取了一些信任。他始终相信,好工程自己会说话。
现在齐峰厂区项目虽然已经交付使用了,但是留在厂区维修的人员仍然主动帮着厂区打扫卫生,算下来,也有一千多个工了。张廷伟说,我和我的团队就是要给甲方实行服务,给管我的人争脸,给球盟会(建设)争脸,跟上了进度、保证了质量、满足了甲方的需求,这样跟甲方要钱也张得开嘴。这都是张廷伟“不走弯路、不动歪脑筋、长期主义”的态度,是他“不忘初心、方能久远”的作风展现。
工程人,善于在时代浪潮中寻找锚点。
寒冬不是绝境,而是行业回归理性的契机 ;寒冬不是资源匮乏,而是思维定式。过去跑马圈地的时代结束了,现在比的是谁更专业、更专注、更懂经营、更优服务、更舍得下笨功夫。我们要少抱怨行业不行,多思考“我能创造什么价值”。正如张廷伟所说,反而来广西后,主动找咱干活的单位多了。
在广西市场,张廷伟项目团队始终坚持像榕树一样生长——向下扎根汲取养分,向上伸展拥抱阳光。
暮色中,塔吊的灯光如同星辰闪烁。在这个充满变局的时代,或许正是像张廷伟这样一群坚守“工匠精神”和“诚信履约”的深耕者,在用汗水和智慧浇筑着行业的明天!